(文/王洁 图/张凤娟 付海龙 谢霖)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10月13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天一剧场302会议室,组织参加2025年暑期社会调研的团队开展汇报交流工作。



汇报会上,4支调研团队的老师,分别以《张湾区、茅箭区部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调研》《弘扬三大精神 凝聚支点建设强大精神力量》《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研究——基于郧西县涧池乡下营村等 8 乡村的调查研究》《地理标志产品赋能乡村振兴路径研究 ——以“井冈山”品牌为例》为主题开展交流。汇报教师紧紧围绕汇报主题,将课题开展的过程、教学科研转化成果以及工作的反思进行了交流。


大家一致认为,暑期社会调研工作对思政课改革创新十分重要。老师们通过走进红色沃土、革命圣地、乡村社区等,开展沉浸式感悟和面对面交流,对党的创新理论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实践应用有了更加真实有力的感受,对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的中国共产党员的坚守精神有了更直接的感悟,对“三大精神”在促进支点建设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调研不仅丰富了教学案例,更拓展了思政课教学的视野与方法。多位教师提出,要将红色资源数字化、邀请社区工作者和展馆讲解员走进课堂,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镜潮在总结时指出,此次汇报交流会既是一次调研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场思想碰撞与经验共享的盛宴。他强调,社会调研是思政课教师涵养理论底气、厚植教育情怀的重要途径,要持续推动调研成果向教学内容、科研课题、育人实践转化,为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注入源头活水。
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坚持以实践反哺教学、以调研推动创新,将社会调研作为教师能力提升和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教师们利用周末、假期等时间,扎实开展社会调研,该工作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常规和特色工作之一。通过该工作的持续开展,教师理论联系实践、课堂改革的成效等取得了明显的组成效。学院将持续推进实践成果的系统转化,努力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思政教育品牌。